当前位置: 999穴位网 > 胸部腹部穴位 > 中脘穴 > 中脘穴在哪个地方?中脘穴部位中脘学中腕穴中烷穴中皖穴中旺穴

中脘穴在哪个地方?中脘穴部位中脘学中腕穴中烷穴中皖穴中旺穴

    中脘穴(RN12)别名上纪穴,胃脘穴,大仓穴,太仓穴,胃管穴,三管穴,中管穴,中碗穴。属奇经八脉之任脉。是胃经募穴,八会穴之腑会,手太阳、少阳、足阳明、任脉之会。怎么找中脘穴的地方?人体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主治胃痛,呕吐,呃逆,反胃,腹痛,腹胀,泄泻,痢疾,疳疾,黄疸,水肿。受凉,饮食不注意等原因引起的胃痉挛,胃胀,胃痛,您就可以用按摩或者艾灸中脘穴的方法调理。
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

    告诉你找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

    1.仰卧位,在上腹部,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,按压有酸胀感。
    2.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。
    注:中医的寸不是普通的寸。以你中指中节为一寸。如果不健康,则把肚脐到剑突分为七断。每段为一寸。所以,医学是很难自学的。


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

    中脘穴经穴疗法

    刺法:直刺0.5~1.0寸。针刺时,局部酸胀沉重,胃部有收缩感。
    灸法:艾炷灸3~7壮,艾条灸5~15分钟。
    按摩法: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,并作圈状按摩,勿施力过重,以免压迫腹部的内脏。
    点击法:两手相对,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,用一只手也可以,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,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,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,对于胀气,胃痛,可以点击它,点击它会出现酸痛,随后会出现打嗝,用力要大,坚持一般3-5分钟。
    按摩中脘穴的手法:推揉中脘穴3~5分钟,长期按摩。可以改善黄疸、头痛等。
    艾灸中脘穴的方法: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5~10分钟,一天一次,可以治疗头痛、失眠、惊风。
    拔罐中脘穴的方法:用气罐留罐中脘穴10~15分钟,隔天一次,可缓解治疗头痛、黄疸、便秘等。
    刮痧中脘穴的方法: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,以出痧为度,隔天一次,可以缓解治疗腹胀、呕吐等。
    特别提醒: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

中脘穴健脾和胃祛湿除困

    1、悬灸法: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,在施灸部位上进行一上一下的熏灸,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般每次灸10~15分钟,以局部潮红为度。每日或隔日1次。
    2、指压法:患者坐位或者卧位,5手指并拢,中指指尖垂直按压在中脘穴上,另一手覆于其上协助用力,缓慢加压,使局部感到明显酸胀痛感、但能够耐受为度。按压时间为2~3分钟。再用手掌的大鱼际按揉放松。重复上述治疗3~5次。

    中脘穴的作用

    健脾和胃,补中安神。中脘穴多用于缓解消化道疾病,尤其是胃、十二指肠疾病。所以可以用来改善胃痛、胃酸过多、恶心呕吐、;肖化不良、腹部胀痛等症状。另外,对于改善食欲不振、脾胃虚弱、便秘、腹泻也有不错的疗效。还可以降低食欲,让身体恢复正常状况,减少小腹赘肉。
    中脘穴还有美容的作用,而且还能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,改善面色。人的面色,女人,包括男性,看他身体是不是很健康就看他脸色是不是很红润,一定是红和润,是说这个红分布的很均匀。在《黄帝内经》里第一篇叫《上古天真论》,这里对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周期进行了描述,女性以7年为基数,男性以8年为基数,其中有一句话很关键:女子四七筋骨坚,身体盛壮,这是女性最好的时间,也是生育最佳的年龄。但是到了五七35岁的时候,阳明脉衰于上,面妈焦、发始堕,脸色开始发黄(黄脸婆),这时脸色开始发生变化,这是衰老最早的表现,就是从脾胃脉(阳明脉)开始衰老。加以女性的保养延缓衰老,中脘穴就可以保护我们人体阳明脉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。
    经常按摩中脘穴就是促消化、促气血的化生源头就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,延缓女性的衰老。

    中脘穴配合穴位治疗

    1.配百会、足三里、神门,适用于改善失眠,脏踝。
    2.配阳池、胞门、子宫,适用于改善腰痛,痛经。
    3.配气海、内关,适用于改善胃下垂。
    4.配百会穴、足三里穴、神门穴治失眠、脏躁;配膻中穴、天突穴、丰隆穴治哮喘;配梁丘穴、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;配肝俞穴、太冲穴、三阴交穴、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;配上脘穴、梁门穴(电针20分钟)治胆道蛔虫症;配阳池穴、胞门、子户(针灸并用),治腰痛、痛经、月经不调(子宫不正);配气海穴、足三里穴、内关穴、百会穴治胃下垂。

    中脘穴解析

    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。
    〖名解〗
    (1)中脘。中,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、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。脘,空腔也。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。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,至本穴后,经水继续向下而行,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,故名。中管、中碗名意与中脘同,碗通脘。
    (2)上纪。上,上部也。纪,纲纪之意。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。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,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,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,故名上纪。
    (3)胃脘。胃,胃腑也。脘,空腔也。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。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,性温,与胃经气血同性,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,故名胃脘。胃管名意与胃脘同,管通脘。
    (4)大仓。大,与小相对,大也。仓,仓库也。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。理同中脘名解。太仓名意与大仓同。
    (5)三管。三,指手太阳、手少阳、足阳明三经也。管,孔也。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。
    (6)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。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,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,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,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。
    〖气血特征〗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。
    〖运行规律〗循任脉下行。
    〖功能作用〗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。
    〖治法〗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,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。

    中脘穴相关论述

    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胃胀者,腹满胃脘痛,鼻闻焦臭,妨于食,大便难”,“心痛有塞,难以俯仰,心病冲胃,死不如人”,“腹胀不通,寒中伤饱,食欲不化”。 转载地址:www.lxjk999.com/s/zhongwan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穴位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