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999穴位网 > 脚底穴位图 > 太白穴 > 太白穴位位置图

太白穴位位置图

【取穴】取定穴位时,可采用仰卧或正坐,平放足底的姿势,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,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。

【参考穴位图

穴位定位所用的“寸”和我们日常的概念不同,而是指的“同身寸”,什么是同身寸?

  太白穴功能、定位及按摩方法

太白穴位位置图

【主治病症】
1.消化系统疾病:泄泻,肠鸣,胃痛,胃痉挛,胃炎,消化不良,腹胀,便秘,肠炎,痔疮;
2.运动系统疾病:体重节痛,腰痛,下肢麻痹或疼痛
3.其他:痔漏
【人体穴位配伍】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
【别名】大白穴。
【穴义】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。
【刺灸法】
刺法:直刺0.3~0.5寸,局部酸胀。
灸法:艾炷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【穴位解剖】
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趾纤维鞘、(踇)展肌腱、(踇)短屈肌。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分布。针由皮肤,皮下筋膜进入趾跖侧筋膜及其形成的趾纤维鞘的十字部,再进(踇)展肌(腱)和(踇)短屈肌(腱),该二肌为足底内侧神经支配。
【名解】
(1)太白。太,大也。白,肺之色也,气也。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,化为肺金之气。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,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,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,故名太白。大白名意与此穴同,大,通太。
(2)脾经俞穴。俞,输也。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,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,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,故为脾经俞穴。
(3)本穴属土。属土,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。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,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,故本穴属土。
(4)足太阴原穴。原,本原也。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,气不足、血有余,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,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,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,故为足太阴原穴。
【气血特征】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。
【运行规律】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。
【功能作用】生发肺性阳气。
【治法】寒则补而灸之,热则泻之。
【临床应用】
 人体健脾要穴--太白穴

 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,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。取定穴位时,可采用仰卧或正坐,平放足底的姿势。

  太白穴主治疾病:胃痛、腹胀、吐泻、痢疾等。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。

  "太白"为古代星宿之名,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、利国安邦之能。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,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、肝旺脾虚、心脾两虚、脾肺气虚、病后脾虚等,并有双向调节作用,如揉此穴腹泻可止,便秘可通。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,高者可降,低者可升。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,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。

  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十分有效的穴位外敷方法,即把人参切成片,医用纱布折叠成一厘米见方的一小块,然后置一小片人参于纱布之上,贴于太白穴处,再用医用胶布固定。记住,两侧太白穴上都要贴。每次贴上后,要持续12小时才取下。隔天贴一次就可以。

  有些朋友们平时总是爱发脾气,有些女性朋友会出现月经不调,这些都是与肝系统有关的症状,平时都可以用三七切成片或打成粉,外贴于两侧太白穴,方法同上,也可以同时用人参和三七,一起外贴穴位,补脾又益肝。

  有些朋友如果对医用的胶布过敏,那就采用按摩好了。不过,按摩时要注意力道,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,不必用太大力气,每天坚持按揉3~5分钟,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。

肌肉酸痛,太白穴来救
艾灸或用拳头、保健锤敲击脾经原穴太白,可以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,运动过度造成的局部受伤也可使用这个方法。

生活中大家都有过这种体会,若很久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,或突然提了一次重物,常常会肌肉酸痛,浑身不舒服,尤其是中老年人,更是容易出现这种情况。所以我在这里向大家提供一个有效的小方法,一般半小时就可以解除这种酸痛。

取艾条一段,在两侧太白穴采用温和的灸法,持续大约半小时,肌肉酸痛便会消失。

中医理论里,脾主肌肉,当人突然运动或搬提过重的物品,会导致脾气一下子耗费过多,使肌肉内部气亏,而艾灸脾经原穴太白,可以调理疏通经气,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,运动过度造成的局部受伤也可使用这个方法。

我的一位朋友热衷于运动,有一次,我看见他的脖子后贴着白色的膏药,问他怎么回事,他说不久前一次运动后脖子就开始疼,已贴药一周了,但还不见好。我给他把脉,原来是膏药的药效不仅没有深入到受伤的肌肉,反而还干扰了人体的自愈功能,于是我当即让他揭下膏药,回去改用艾条温灸治疗。艾灸之后,他受伤部位的疼痛随即缓解,感觉舒服了很多。

如果手边没有艾条或者嫌艾条麻烦,那就用拳头或保健用的小锤敲击太白穴,效果也是不错的。

【慢性泄泻】

主穴 天枢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
配穴 脾胃虚弱者,配脾俞、太白;肝气郁滞者,配期门、太冲;肾阳虚衰者,配肾俞、命门、关元;腹胀者,配公孙;伴有脱肛者,加百会。
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,故取大肠募穴天枢,大肠背俞穴大肠俞,俞募相配,调理肠腑气机;足三里健脾和胃,消胀止泻;三阴交健脾利湿,疏肝补肾,脾虚、肝郁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。

【便血】

主穴 长强 承山 上巨虚 次髎
配穴 劳倦内伤者,配百会、关元、命门;湿热下注者,配太白、阴陵泉。
方义 长强为局部取穴,属督脉,为治疗脱肛和肠风下血之要穴;承山属足太阳膀胱经穴,其经别入肛中,可疏导肠道气机,均为治疗肛门疾病之要穴;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,可清泻大肠湿热;次髎清利下焦湿热。

【慢性疲劳综合症】

主穴 脾俞 肝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关元 百会
配穴 脾气不足者,配太白、三阴交;失眠者,配神门、照海;健忘者,配四神聪、水沟;肝气郁结者,配太冲。
方义 脾俞、肝俞、肾俞用补法可调补肝、脾、肾;膻中为气会,可调理气机;足三里、关元补益气血阴阳;百会健脑安神。

转载地址:www.lxjk999.com/s/15428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穴位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