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999穴位网 > 腿部穴位图 > 漏谷穴位位置图,按摩漏谷穴位的作用

漏谷穴位位置图,按摩漏谷穴位的作用

    漏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漏谷穴的位置在小腿内侧,当内踝尖阴陵泉的连线上,距内踝尖6寸,胫骨内侧缘后房。漏谷穴“漏”,渗漏;“谷”,凹陷处。因本穴具有渗湿利尿之功能,故名。
    漏谷穴,中医针灸穴位之一,出自《针灸甲乙经》,足太阴脾经的第7个穴位。主要治疗腹胀,肠鸣,偏坠,腿膝厥冷,小便不利,女人漏下赤白。对腹胀,肠鸣,尿路感染,下肢麻痹,及腹中热,心悲气逆,小腹胀急,小便不利,失精,厥气上头癫,足踝肿痛,有治疗效果,直刺1~1.5寸。
漏谷穴真人演示位置图

快速找漏谷穴准确位置

    1.取侧坐位,垂足,在小腿内侧从内踝尖向上量2个4横指处,胫骨内侧面后缘,按压有酸胀感)。
    2.取侧坐位,足跟抬起,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,距内踝尖6寸,胫骨内侧缘后房,按压有酸胀感。

按摩漏谷穴位的作用-治消化不良

    何为“漏谷”?就是有谷子漏出来之意,也就是食物进入胃里后,还没有消化好呢,营养还没来得及吸收呢,就从身体里排出去了,直接“漏”出去了。中医将这种情况称之为“完谷不化”,而漏谷穴恰能解决消化不良等问题。漏谷穴有健脾合胃、利水除湿的功效。漏谷穴位于小腿的内侧,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,距内踝尖6寸,胫骨内侧缘后房。每天坚持按揉漏谷穴10分钟,再注意生活习惯,这些问题就会大而化小,小而化无了。
漏谷穴解剖位置图

漏谷穴按摩法

    刺法:直刺0.5~0.8寸,局部酸胀,可扩散至小腿外侧。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、静脉。
    灸法:艾炷灸或温针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漏谷穴位位置图

漏谷穴穴位准确位置图

漏谷穴的生理解剖

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,深层有屈趾长肌;有大隐静脉,肢后动、静脉;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。

漏谷穴的配穴举例

曲泉,主治血瘕;配阴陵泉、三阴交,主治下肢重痛。

漏谷穴的现代研究

临床用于胃炎,肠炎,遗尿,遗精,尿潴留,下肢痿痹的治疗。

漏谷穴

漏谷穴的临床应用

遗精

主穴:关元 肾俞 三阴交

配穴:肾虚不固者,配志室太溪;心脾两虚者,配心俞脾俞;阴虚火旺者,配太溪、神门;湿热下注者,配中极、阴陵泉;失眠者,配神门;头晕者,配百会;自汗者,配复溜
方义: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,可调补肝、脾、肾,振奋肾气;肾俞补肾固精;三阴交善调脾、肝、肾之气,清泄虚火,固摄精关。

实证癃闭

主穴: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阴陵泉
配穴:湿热蕴结者,配委阳;肺热壅盛者,配尺泽;肝郁气滞者,配太冲支沟;瘀血闭阻者,配次髎血海
方义:中极为膀胱募穴,配膀胱之背俞穴,俞募相配,促进膀胱气化功能,通利小便;三阴交、阴陵泉为脾经腧穴,善于醒脾利湿,消除瘀滞,通利小便。

虚证癃闭

主穴:脾俞 肾俞 三焦俞 关元 三阴交
配穴:脾气虚弱者,配气海、足三里;肾阳虚弱者,配太溪、阴谷;无尿意或无力排尿者,配气海、曲骨
方义:脾俞、肾俞以振奋脾肾气机,脾肾不足则三焦决渎无力,故用三焦俞以通调三焦气机;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,能温补下焦元气,鼓舞膀胱气化;三阴交调理肝、脾、肾功能,以助膀胱气化,诸穴相配可达益气启闭之功效。

漏谷穴名解

    漏谷穴Lòugǔ(SP7)
    人体穴位名,位于小腿内侧,属于足太阳脾经的穴位。
    〖定位〗三阴交穴上3寸。〖解剖〗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,深层有屈趾长肌;有大隐静脉,肢后动、静脉;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内侧后房有胫神经。
    〖主治疾病〗腹胀,肠鸣,小便不利,遗精,下肢痿痹。
    〖人体穴位配伍〗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。
    漏谷穴 足太阴络。
    〖别名〗太阴络穴。
    〖穴义〗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。
    1)漏谷。漏,漏落也。谷,五谷也、细小之物也。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。
    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,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,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,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,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,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,故名。
    另。《医宗金鉴》谓:“在夹骨隙中,”故喻之为谷。又以胫骨有漏血孔,与本穴遥相关通,故名之为“漏谷”。《铜人》禁灸,盖防其由漏血孔传热及髓也。不然何以傍近阳经他穴不禁灸,而独此穴禁灸也?古人于此等细秘处,早已见到。[1]
    2)足太阴络、太阴络。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,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,穴内气压亦较低,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,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,故为足太阴络。
    〖气血特征〗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。
    〖运行规律〗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。
    〖功能作用〗沉降脾经阴浊。
    〖治法〗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,热则泻之。 转载地址:www.lxjk999.com/s/lougu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穴位图